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儒風博客

  雅趣 雅風 雅士 詩情 詩品 詩心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【越調】《天淨沙 讀書》 涵容纖語柔莎 / 紅樓桃扇棲霞 / 廂待拂窗月下 / 封舒丹畫 / 攜來君筆添華。

【原创】满庭芳 观王献之〈中秋帖〉  

2008-03-12 20:58:52|  分类: 诗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【原创】满庭芳 观王献之〈中秋帖〉 - 儒风 - 儒风博客

满庭芳 观王献之〈中秋帖〉①

 题记王献之字子敬,是王羲之的第七子,小字官奴,由于官名也称大令。山东临沂人,书法学其父,纵逸豪放,畅快淋漓,年轻时就已著名,骨力不及其父,但自由运笔胜过其父。史称二王,犹如文学之言“三苏”,皆齐名。

 

  初月纤纤,繁星落落,点画之妙怡然②。秀鸾飘洒, 眉俊墨台边。逸韵兰亭运载,三希③宝,帖脉骞联。通痕笔,长杉拂袖,邀晋鹤竹贤④。

  临前,行楷破⑤。龙飞虎卧,雨润风千。“还为等大军⑥”,璇润玑圆。盈墨能承古翰,仿缸语⑦,且问芾颠⑧。今人醉,亦惭痕壁⑨!容我闹碑坛。

 

 

     关于《中秋帖》,在溥仪赶出紫禁城后,流传一段曲折的故事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,《中秋帖》与《伯远帖》“二希”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,溥仪出宫之时,敬懿皇贵妃将此帖携带出宫,经由她娘家侄孙卖给古玩商,辗转卖给郭世五。郭世五藏此二帖始终保密无人知,死后此二帖归他儿子郭昭俊所有。抗战胜利后,郭昭俊把他父亲郭世五的觯斋藏瓷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,因此郭昭俊得到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的职务。1949年他随银行撤退到广州,在广州被疏散,到了香港。郭昭俊因做生意关系,将自己所藏的《中秋帖》和《伯远帖》押给一位印度人。那印度人又将之以十多万港币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。因做生意赔本,一年后抵押期满,无力赎回,准备出售,他找到徐伯郊商量办法。徐伯郊立刻给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写信,马衡院长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此事的原委,1950115日,周总理亲自给马叙伦(时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)等人写信,指示“同意购回王献之《中秋帖》及王珣《伯远帖》”,终于使“二希”回归到故宫博物院。

  见 唐 孙过庭《书谱序》:“或重若崩云,或轻如蝉翼,导之则泉注,顿之则山安。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,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,同自然之妙有,非力运之能成,信可谓智巧兼优,心手双畅,翰不虚动,下必有由”

  王献之《中秋帖》与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珣《伯远帖》,被乾隆皇帝并称为“三希”,现藏故宫博物院,故有《三希堂法帖》之书法刻本,学习书法之人,不可不知。《书断》中说:“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,而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候通其隔行”。《中秋帖》书法纵逸豪放,畅快淋漓,结体上具有俊爽流暢的感觉,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。《书断》中说:“字之体势,一笔而成,偶有不连,而脉不断,及其连者,气候通其隔行”。《中秋帖》应是王献之在草书上创造的狂草“一笔书”,被人称为“一笔书”之祖,为唐代狂草书的出现起了先导作用。

  七贤,即竹林七贤,是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。他们是谯国嵇康、陈留阮籍、河内山涛、河内向秀、沛国刘伶、陈留阮咸、琅邪王戎。由于他们互有交往,而且曾集于山阳(今河南修武)竹林之下肆意酣畅,故世称竹林七贤。

     所谓“破体”,就是打破原有的书体界限,创作出新的书体来。在王献之以前,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都已经成为固定的书体。王献之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──从实用便捷方面来看待文字各体的作用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,大胆地创造出新的书体来。传说献之十五、六岁时,就曾对他父亲羲之说:“古之章草未能宏逸。今穷伪略之理,极草纵之致,不若稿行之间,于往法固殊,大人宜改体。”献之可谓胆识过人,他创造出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的“行楷”体,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“行草”体。这种新的书体被称为“大令体”。

 《中秋帖》释意:中秋不复不得相,还为即甚省如,何然胜人何庆,等大军。

  缸边语,即王献之依缸习字,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,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,到五六岁的时候,就能够出口成章,顺口吟出几句诗来。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,越发显得机警聪敏,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,相传,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,他依缸习字清水池变成了“墨池”。

  宋代米芾在《书史》中称赞《中秋帖》“运笔如火箸画灰,连属无端未,如不经意,所谓一笔书。天下子敬第一帖也。”有人认为此帖非献之真迹,是米芾临摹的。真假姑且不论,先存此说,亦说明米南宫书颇得子敬书之神韵。

  唐 孙过庭《书谱序》云:“以子敬之豪翰,绍右军之笔札,虽复粗传楷则,实恐未克箕裘。况乃假托神仙,耻崇家范,以斯成学,孰愈面墙!后羲之往都,临行题壁。子敬密拭除之,辄书易其处,私为不恶。义之还见,乃叹日:「吾去时真大醉也。」敬乃内惭。”行草书可谓王献之的独创,如果说王献之超迈过于其父,也主要表现在他的行草书中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05)| 评论(2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