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儒風博客

  雅趣 雅風 雅士 詩情 詩品 詩心…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【越調】《天淨沙 讀書》 涵容纖語柔莎 / 紅樓桃扇棲霞 / 廂待拂窗月下 / 封舒丹畫 / 攜來君筆添華。

【原创】年轻诗心  

2008-03-21 12:48:18|  分类: 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  如果没有入诗词群体,真不会有这样的感触,好象现在,搞古典诗词创作的,基本上是老年人。在学校,年青人其实也不乏有写诗的,不过,多为现代诗。能自觉自愿作格律诗的更是少得可怜,他们写不出,教育他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又这样写呢?现代社会,功利化教育体制,不知堙灭了多少传统文化和传统节俗。
  最能体现国粹精髓的诗词歌赋,真要成为出土文物?现实中,好象也是老年群体,他们热衷于进行诗歌的创作。他们仍坚守着这块阵地,可是,这样的气氛,还是令人尴尬的。
  现在的青少年,生活在物质特别发达的都市,应当说,丰厚的物质享受,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许多内在的东西。许许多多的他们,有的成为学习的解题“机器”,有的玩物丧志……恰恰相反,要进行诗词创作的,是必须向内心去寻求,没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的培养与训练,是不可能写得出好诗作的。
  也难怪,现在的许多专写学者联名呼吁:拯救国文!这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不争的事实。许多有识之士,也在尽其力而为之。学生想学,苦于无门,学生想交流,可是,学校和社会,哪里又有这种传统文化承继的氛围呢?
  莫怨社会,莫怨学校,莫怨家庭!因为,每一位热衷于诗词歌赋创作之士,您们自己就应当学会影响其身边的每个人,尤其是对青年、青少年的潜移默化影响。从最近之处做起,您的诗歌就有最忠实的读者,兴许,他们也是你创作的一种动力及源泉。
  今天的社会,我们更提倡年轻的诗心。这既是一种传承,也是一种责任。古代,自不必说,吟诗作赋,无论是达官贵人,还是平民百姓,三五成群,有雅助兴,便能出好句。好句在民,也在年轻的心。古往今来,多少诗人少年得志,孩提便留下佳作。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梦笔生花,文采已是飞扬。唐代诗人李绅青少年时惠山读书,便作出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认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古。”的《悯农》诗。20岁的陆游,以"上马击狂胡,下马草军书"的志向,表达忧国忧民品格。年轻,本与诗词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动力。
  是的,人人都会老,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基本品格。我们也应看到,每个老年人,也曾经有过少年、青年最美好的时光。我们热爱传统文化,热爱诗词歌赋,我们也应当相信和鼓励,让更多更年轻的人,也走到诗词群体中来。我们的民族文化,也才会渊源到流长。
  当然,作为旧体格律诗的律诗、绝句、词、曲等等,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。这些东西的创作,是要有据的,不依规矩,何来方圆?不入其渊,何来文妙?
  那就让诗歌的耕耘,在传统文化发扬的每一个地方,都得到弘扬,让更多的人,尤其是年轻的人,在老年人的带动和帮助下,也创作出好作。
  写诗老少皆宜处,有一则佳话,权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:
  苏东坡少年时,才智过人,颇为自负,撰联曰:“识遍天下字,读尽人间书。”某日,一老者携书来,见书上竟有些字不识,遂愧改联为: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。”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53)| 评论(2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